讲义资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考试资讯 > 讲义资料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睛资料
发布时间:2024-09-03     作者:     分享到: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睛资料


       京疆援培一级建造师考试培训教研组在分析2024年新版考试大纲和历年考试真题的基础上对本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各科目考试重点和要点进行了梳理,小编在这里跟考生们分享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睛资料的内容,以供考生备考学习之用。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点睛资料的内容如下: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点睛押题资料


P1:土的试验项目应包括天然含水率、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击实、CBR 等。

P2、P77、P95:试验路段
image.png

路堤试验路段施工总结:
①填料试验、检测报告等;
②压实工艺主要参数:机械组合;压实机械规格、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率及碾压时含水率范围等。
③过程工艺控制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
④施工组织方案及工艺的优化;
⑤原始记录、过程记录;
⑥安全保障措施;
⑦环保措施。

P2:地基表层碾压处理压实度控制标准为: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一般土质应不小于90%;三、四级公路应不小于85%。低路堤应对地基表层土进行超挖、分层回填压实,其处理深度应不小于路床厚度。

P3:石质路堑开挖方式
image.png

P6:路基填料:宜选用级配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粉质土不宜直接用于填筑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的路床,不得直接用于填筑冰冻地区的路床及浸水部分的路堤。路堤填料最小承载比和最大粒径应符合规定。高速、一级公路:上路床/下路床/上路堤/下路堤=8/5/4/3。三、四级公路铺筑沥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应采用二级公路的规定。路床填筑,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300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00mm。

P9:填石路堤填筑方法:
image.png

image.png

路堤施工要求:

image.png

P19:软土是指天然含水率高、天然孔隙比大、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

P19:浅层处理可采用浅层置换、浅层改良、抛石挤淤等方法,处理深度不宜大于3m。

P19:砂砾、碎石垫层施工规定:
(1)垫层宜分层铺筑、压实。垫层应水平铺筑。当地形有起伏时,应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宜为0.5~1m。
(2)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坡脚0.5~1m,两侧宜用片石护砌或采用其他方式防护。

P19:抛石挤淤施工规定:
(1)应采用不易风化的片石、块石,石料直径宜不小于300mm。

(2)当软土地层平坦,横坡缓于1:10时,应沿路线中线向前呈等腰三角形抛填、渐次向两侧对称抛填至全宽,将淤泥挤向两侧;当横坡陡于1:10时,应自高侧向低侧渐次抛填,并在低侧边部多抛投形成不小于2m宽的平台。

P20:爆炸挤淤处理厚度不宜大于15m。抛填进尺最小宜不小于3m,最大宜不大于10m 。爆炸挤淤后应采用钻孔或物探方法探测检查置换层厚度、残留混合层厚度。置换

层底面和下卧地基层设计顶面之间的残留淤泥碎石混合层厚度应不大于1m。

P20:竖向排水体适用于深度大于3m的软土地基处理。

(1)袋装砂井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移位→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
外露长度应不小于300mm,并顺直伸入砂砾垫层。质量检查项目:井距、井长、井径、灌砂率。

(2)塑料排水板施工工艺程序: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层砂垫层→机具就位→塑料排水板穿靴→插入套管→拔出套管→割断塑料排水板→机具移位→摊铺上层砂垫层。
塑料排水板不得搭接,预留长度应不小于500mm,并及时弯折埋设于砂垫层中。质量检查项目:板距、板长。

P21:真空预压施工应按排水系统施工、抽真空系统施工、密封系统施工及抽气的顺序进行。A.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密封膜下真空度、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深层沉降及水平位移等预压参数的监测。膜下真空度每隔4h测一次,表面沉降每2d测一次。B.当连续五昼夜实测地面沉降小于0.5mm/d,地基固结度已达到设计要求的80%时,经验收即可终止抽真空。C.停泵卸荷后24h,应测量地表回弹值。

P21:粒料桩:振冲置换法施工可采用振冲器、吊机或施工专用平车和水泵。按整平地面→振冲器就位对中→成孔→清孔→加料振密→关机停水→振冲器移位的施工工艺程序进行施工。振动沉管法成桩可采用一次拔管成桩法、逐步拔管成桩法和重复压管成桩法三种工艺。
重复压管成桩法的施工工序为:
①清理平整场地→②测量放样→③机具就位→④沉管至设计深度→⑤加料→⑥振动拔管→⑦振动下压管→⑧振动拔管→⑨机具移位。
其中⑤~⑧重复循环至桩顶,直至桩管拔出地面。施工前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挤密试验。质量检查项目:桩距、桩长、桩径、粒料灌入率、地基承载力。

P22:加固土桩包括粉喷桩与浆喷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工艺和成桩强度试验。质量检查项目:桩距、桩径、桩长、单桩每延米喷粉(浆)量、强度、地基承载力。

P23: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宜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法成桩,施工前应进行成桩试验(成桩工艺和成桩强度),成桩试验需要确定施工工艺、速度、投料数量和质量标准。质量检查项目:桩距、桩径、桩长、强度、复合地基承载力。

P24:强夯和强夯置换

image.png

P28:膨胀土掺拌石灰改良后可用作路基填料,掺灰处置后的膨胀土不宜用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床和二级公路的上路床。强膨胀土不得作为路基填料。采取包边处理时,应先填筑非膨胀性包边土或石灰处置后的膨胀土,然后再填筑膨胀土,两者交替进行。包边土的宽度宜不小于2m,以一个压路机宽度为宜。边坡不得一次挖到设计线,应预留厚度300〜500mm。待路堑完成后,再分段削去边坡预留部分,并立即进行加固和封闭处理。采用非膨胀土覆盖置换或设置柔性防护结构进行防护时,边坡覆盖置换厚度应不小于2.5m,并满足机械压实施工的要求,压实度应不小于90%。覆盖置换层与下伏膨胀土层之间,应设置排水垫层和渗沟。

P30: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排水(①环形截水沟;②树枝状排水沟;③平整夯实滑坡体表面;④排除地下水:截水渗沟、支撑渗沟、边坡渗沟、暗沟、平孔等)、力学平衡(刷方减重、打桩或修建挡土墙)和改变滑带土(焙烧法、电渗排水法和爆破灌浆法)。应在滑坡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施工,滑坡体具有滑动迹象或已经发生滑动时,应采取反压填筑等措施。

P36:常用的支挡工程类型有挡土墙、边坡锚固、土钉支护、抗滑桩等。挡土墙按其位置划分为路肩墙、路堤墙、路堑墙、山坡墙。常见的挡土墙形式有: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扶壁式、加筋土式、锚杆式和锚定板式及桩板式等。

P39:加筋土挡土墙一般应用于地形较为平坦且宽敞的填方路段上,在挖方路段或地形陡峭的山坡,由于不利于布置拉筋,一般不宜使用。一般包括下列工序:基槽(坑)开挖、地基处理、排水设施、基础浇(砌)筑、构件预制与安装、筋带铺设、填料填筑与压实、墙顶封闭等,其中现场墙面板拼装、筋带铺设、填料填筑与压实等工序是交叉进行的。
施工:
(1)填料摊铺、碾压应从拉筋中部开始平行于墙面进行,不得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应先向拉筋尾部逐步摊铺、压实,然后再向墙面方向进行。

(2)路基施工分层厚度及每层碾压遍数,应根据拉筋间距、碾压机具和密实度要求,通过试验确定,不得使用羊足碾碾压。靠近墙面板1m范围内,应使用小型机具夯实或人工夯实,不得使用重型压实机械压实。

P42:当地下水埋藏浅或无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排水垫层、隔离层、暗沟、渗沟等。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存在固定含水层时,可采用仰斜式排水孔、渗井、排水隧洞等。排水垫层:当黏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0.5m或粉质土地段地下水位埋深小于1.0m时,细粒土填筑的低路堤底部。

P43:渗沟有填石渗沟、管式渗沟、洞式渗沟、边坡渗沟、支撑渗沟等。

P54: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水泥:强度等级为 42.5,且满足规范要求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均可使用。所用水泥初凝时间应大于 3h,终凝时间应大于 6h 且小于 10h。石灰:生石灰(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未消化残渣含量;钙镁石灰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消石灰(有效氧化钙加氧化镁含量;含水率;细度;钙镁石灰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基层,宜采用磨细消石灰。

二级以下公路使用等外石灰时,有效氧化钙含量应在 20%以上,且混合料强度应满足要求。

P55:粉煤灰等工业废渣:煤矸石、煤渣、高炉矿渣、钢渣及其他冶金矿渣等工业废渣可用于修筑基层或底基层,使用前应崩解稳定,且宜通过不同龄期条件下的强度和模量试验以及温度收缩和干湿收缩试验等评价混合料性能。水泥稳定煤矸石不宜用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P58: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材料混合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部分。

image.png

image.png

P59:路面粒料类基层分类:

(1)嵌锁型:包括泥结碎石、泥灰结碎石、填隙碎石等。

(2)级配型:包括级配碎石、级配砾石、符合级配的天然砂砾、部分砾石经轧制掺配而成的级配砾、碎石等。

P59:填隙碎石施工流程

image.png

P60:沥青稳定基层(底基层)又称柔性基层(底基层),包括热拌沥青碎石、贯入式沥青碎石、乳化沥青碎石混合料基层(底基层)等。

P65:对水泥稳定材料或水泥粉煤灰稳定材料,宜在 2h 内完成碾压成型,应取混合料的初凝时间与容许延迟时间较短的时间作为施工控制时间。

P65: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结构层施工应选择适宜的气候环境,针对当地气候变化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宜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组织施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 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到来的 15 〜30d 前完成施工。宜避免在雨期施工,且不应在雨天施工。

P6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混合料集中厂拌与运输:
(1)天气炎热或运距较远时,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拌和时宜适当增加含水率。对稳定中、粗粒材料,混合料的含水率可高于最佳含水率 0.5〜1 个百分点;对稳定细粒材料,含水率可高于最佳含水率 1〜2 个百分点。
(2)对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水泥稳定材料从装车到运输至现场,时间宜不超过 1h,超过 2h 时应作为废料处置。

P66: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人工拌合:
(1)下承层为路基时,宜用 12〜15t 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碾压 3〜4 遍。发现“弹簧”现象时,宜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水泥等措施处理。
(2)下承层为粒料底基层时,应检测弯沉值。

P69:已整平材料含水率过小时,应在土层上洒水闷料,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洒水应均匀。
②严禁洒水车在洒水段内停留和掉头。
③采用高效率的路拌机械时,闷料时宜一次将水洒够。
④采用普通路拌机械时,闷料时所洒水量宜较最佳含水率低 2~3 个百分点。
⑤细粒材料应经一夜闷料,中粒和粗粒材料可视其中细粒材料的含量,缩短闷料时间。
⑥对综合稳定材料,应先将石灰和土拌合后一起闷料。
⑦对水泥稳定材料,应在摊铺水泥前闷料。

P70: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摊铺机摊铺:
(1)水泥稳定材料结构层施工时,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的状态下碾压。气候炎热干燥时,碾压时的含水率可比最佳含水率增加 0.5~1.5 个百分点。
(2)石灰稳定材料和石灰粉煤灰稳定材料碾压时应处于最佳含水率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状态,含水率宜增加 1 个百分点。

P74:基层在养护过程中出现裂缝,经过弯沉检测,结构层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可继续铺筑上面的沥青面层,也可采取下列措施处理裂缝:
(1)在裂缝位置灌缝。
(2)在裂缝位置铺设玻璃纤维格栅。
(3)洒铺热改性沥青。

P75:沥青路面分类
(1)按技术品质和使用情况分类: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路面、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
(2)按组成结构分类:密实—悬浮结构(AC-I 型沥青混凝土)、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AM)和排水沥青混合料(OGFC))、密实—骨架结构(沥青碎石玛碲脂混合料(SMA)) 。
(3)按矿料级配: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沥青稳定碎石)、半开级配(改性沥青稳定碎石(AM))、开级配(排水式沥青磨耗层混合料(OGFC)、排水式沥青稳定碎石(ATPCZB))、间断级配(沥青玛碲脂碎石(SMA))。

P78: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试验段铺筑分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应包括下列试验内容:
①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②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③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
④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⑤建立钻孔法与核子密度仪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
⑥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

P79:18.乳化石油沥青(123—封透粘)

image.png

image.png

P80: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符合技术要求,当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粗集料时,宜掺加消石灰、水泥或用饱和石灰水处理后使用,必要时可同时在沥青中掺加耐热、耐水、长期性能好的抗剥落剂,也可采用掺加改性沥青的措施,使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检验达到要求。

P83: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

image.png

P84: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即 150~170℃。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 160~180℃。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 140~165℃。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时应废弃。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 120~150℃。

P84: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

P84:摊铺机均匀行驶,行走速度和拌合站产量相匹配,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沥青混凝土的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 110~130℃,不超过 165℃,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并做好记录。采用双机或三机梯进式施工时,相邻两机的间距控制在 10~20m。两幅应有 5~10cm 宽度的重叠。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压路机采用 2~3 台双轮双振动压路机及 2~3 台重量不小于 16t 胶轮压路机组成。
初压:采用双轮双振动压路机静压 1~2 遍,正常施工情况下,温度应不低于 11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
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 4~6 遍,碾压温度多控制在 80~100℃;
终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 1~2 遍,碾压温度应不低于 65℃。
边角部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

P85:沥青路面接缝处理:
(1)梯队作业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将已铺混合料部分留下 200~300m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后摊铺部分完成立即骑缝碾压,以消除缝迹。
(2)半幅施工不能采用热接缝时,采用人工顺直刨缝或切缝。摊铺时应重叠在已铺层上 50~100mm,摊铺后将混合料人工清走。碾压时先在已压实路面行走,然后压实新铺部分,再伸过已压实路面 100~150mm,充分将接缝压实紧密。
(3)横接缝的处理方法:清理端部并涂粘层沥青,摊铺时调整好预留高度,接缝处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 3m 直尺检査平整度。横向接缝的碾压先用双轮双振压路机进行横压,碾压时压路机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为 150m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方向移动 150~200m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

(4)纵向冷接缝上、下层的缝错开 15cm 以上,横向接缝错开 1m 以上。

P85:透层的作用:为使沥青面层与基层结合良好,在基层上浇洒乳化沥青、煤沥青或液体沥青而形成的透入基层表面的薄层。

P87:粘层的作用:使上下层沥青结构层或沥青结构层与结构物(或水泥混凝土路面)完全粘结成一个整体。粘层油宜采用快裂或中裂乳化沥青、改性乳化沥青,也可采用快、中凝液体石油沥青。必须喷洒粘层沥青:

①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
②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
③路缘石、雨水进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

P88:封层的作用:一是封闭某一层起着保水防水作用;二是起基层与沥青表面层之间的过渡和有效联结作用;三是路的某一层表面破坏离析松散处的加固补强;四是基层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或车辆作用出现水毁。封层可分为上封层和下封层。就施工类型来分,可采用拌合法或层铺法的单层式表面处治,也可以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下封层宜采用层铺法表面处治或稀浆封层法施工。
使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施工上、下封层:
①稀浆封层两幅纵缝搭接的宽度不宜超过 80mm,横向接缝宜做成对接缝。
②分两层摊铺时,第 1 层摊铺后至少应开放交通 24h 后方可进行第二层摊铺。

P89:水泥路面改造加铺沥青面层——碎石化法:
(1)路面碎石化前的处理;
(2)特殊路段的处理;
(3)构造物的标记和保护;
(4)路面碎石化施工(10cm×10cm以内,在压实前可以用密级配碎石回填,10cm×10cm 以上的应利用沥青混合料找平,以保证加铺沥青面层的平整度);
(5)破碎后的压实(作用是将破碎路面表面的扁平颗粒进一步破碎,同时稳固下层块料,为新铺沥青面层提供一个平整的表面)

(6)乳化沥青透层的洒布。

P94: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沉降观测与基层检查修复:
(1)施工前应对桥头、软基、高填方、填挖交界等处的路基段进行连续沉降观测,当发现局部路基段沉降尚未稳定时,不得进行该段面层施工。
(2)面层施工前,应提供足够连续施工 7d 以上的合格基层。
(3)局部破损的基层应按下列规定进行修复:
①存在破碎、隆起、空鼓等病害的基层,应清除病害部位,并使用相同的基层料重新铺筑。
②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可先采用灌沥青密封防水后,再采用土工合成材料进行防裂处理。
③局部开裂、破碎的部位,应局部全厚度挖除,并采用贫混凝土修复。

P95: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路段铺筑:
(1)试验路段铺筑目的:
①确定拌合楼的拌和参数、实际生产能力和配料精度。
②检验混凝土的施工性能、技术参数和实测强度。
③检验铺筑机械、工艺参数及与拌和能力匹配情况。
④检验施工组织方式、质量控制水平和人员配备。
(2)拌合楼应通过动、静态标定检验合格后方可试拌。

用于试验段的拌合楼(机)试拌合格后,方可进行试验路段铺筑。

P100: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
①采用滑模摊铺机在基层上行走的铺筑方案时,基层侧边缘到滑模摊铺面层边缘的宽度不宜小于 650mm。
②传力杆和胀缝拉杆钢筋宜采用前置支架法施工,也可采用滑模摊铺机配备的自动插入装置(DBI)施工。

③上坡纵坡大于 5%、下坡纵坡大于 6%、平面半径小于 50m 或超高横坡超过 7%的路段,不宜采用滑模摊铺机进行摊铺。
④抗滑纹理做毕,应立即开始保湿养护。养护龄期不应少于 5d,且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后,方可连接摊铺相邻车道面板。履带在新铺面层上行走时,钢履带底部应铺橡胶垫或使用有橡胶垫履带的摊铺机。纵缝横向连接高差不应大于 2mm。
⑤摊铺中应经常检查振捣棒的工作情况和位置。面层出现条带状麻面现象时,应停机检查振捣棒是否损坏;摊铺面层上出现发亮的砂浆条带时,应检查振捣棒位置是否异常。

P102:纵横缝设置与施工

image.png

P105:当路面基层施工完毕后,即可进行中央分隔带的开挖,先挖集水槽后挖纵向盲沟,一般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

桥梁工程

P113:桥梁一般由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桥墩、桥台和基础)、支座和附属设施(桥面系(桥面铺装、放水与排水系统、护栏、照明、标识标牌等)、伸缩缝、桥头搭板、锥形护坡)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P114:按受力体系分类,桥梁有梁式、拱式、悬索三大基本体系,其中梁式桥以受弯为主、拱式桥以受压为主、悬索桥以受拉为主。另外还包括刚构桥、斜拉桥等组合体系桥梁。

P119:桥梁施工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或三边测量等方法进行。投影分带位置不得选在桥址处。
(2)在布设平面控制点时,四等及以上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500m;一级平面控制网中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在平原、微丘区不得小于 200m,重丘、山岭区不得小于 100m;最大距离应不大于平均边长的 2 倍。特大桥及特殊结构桥梁的每一端应至少埋设 3 个平面控制点。

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image.png

P120:桥梁施工测量——高程控制测量

(1)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进行。大桥和特大桥的每端应至少设置 2 个水准点,作为水准网的控制点。

高程控制测量等级

image.png

(2)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的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宜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并在水域和海上建立专门的测量平台。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工程的卫星定位测量平面控制网宜分为首级网、首级加密网、一级加密网和二级加密网 4 个等级。
(3)宽阔水域和海上桥梁工程的高程控制网应采用全桥统一的高程基准。对首级网点、首级加密网点和全桥高程贯通测量,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对一级和二级加密网点,应采用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进行联测。

P125:支架安装

(1)支架在安装完成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高程、节点连接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全面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
(2)支架宜根据其结构形式、所用材料和地基情况的不同,在施工前确定是否对其进行预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对位于刚性地基上的刚度较大且非弹性变形可确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支架,在经计算并通过一定审核程序,确认其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预压。

②对位于软土地基或软硬不均地基上的支架,宜通过预压的方式,消除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和支架的非弹性变形。
③对支架进行预压时,预压荷载宜为支架所承受荷载的 1.05~1.10 倍,预压荷载的分布宜模拟需承受的结构荷载及施工荷载。
(3)支架应结合模板的安装一并考虑设置预拱度和卸落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设置的预拱度值,应包括结构本身需要的预拱度和施工需要的预拱度两部分。
②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模板、支架承受施工荷载引起的弹性变形;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的挤压和卸落装置压缩而产生的非弹性变形;支架地基在受载后的沉降变形。

③专用支架应按其产品的要求进行模板的卸落;自行设计的普通支架应在适当部位设置相应的木楔、木马、砂筒或千斤顶等卸落模板的装置,并应根据结构形式、承受的荷载大小确定卸落量。

P125:模板、支架的拆除

(1)非承重侧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且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
(2)芯模和预留孔道的内模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不发生塌陷或裂缝现象时方可拆除。
(3)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承重模板、支架,应在混凝土强度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4)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侧模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5)模板、支架的拆除应遵循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原则顺序进行。墩、台的模板宜在其上部结构施工前拆除。
(6)拆除梁、板等结构的承重模板时,在横向应同时、在纵向应对称均衡卸落。简支梁、连续梁结构的模板宜从跨中向支座方向依次循环卸落;悬臂梁结构的模板宜从悬臂端开始顺序卸落。

P127:普通钢筋

(1)钢筋连接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电弧焊接与钢筋弯曲处的距离应不小于 10d,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钢筋机械连接宜采用镦粗直螺纹、滚扎直螺纹或套筒挤压连接。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 1.3 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和机械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
(4)钢筋与模板之间应设置垫块,混凝土垫块应具有不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垫块的制作厚度不应出现负误差,正误差应不大于 1mm。

P130:预应力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厚度、千斤顶长度、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张拉工作长度等因素。

P132:通过设计和试配确定的配合比,应经批准后方可使用,且应在混凝土拌制前将理论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例如某 C30 混凝土结构试验室配合比相对用量表示法为 1:1.95:2.93,W/C=0.52,如混凝土表观密度为 2400kg/m3,则混凝土的试验室配合比转换成单位用量表示法为水泥:水:砂:碎石=375:195:731:1099。

如施工现场砂的含水率为 3%,碎石的含水率为 1%,则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单位用量表示法为水泥:水:砂:碎石=375:162:753:1110,相对用量表示法为 1:2.01:2.96,W/C=0.43。

P132: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对特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宜不大于2.1kg/m3。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确定,宜设置在结构受剪力和弯矩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重要部位、有抗震要求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宜在施工缝处补插适量的锚固钢筋,补插的锚固钢筋直径可比结构主筋小一个规格,间距宜不小于 150mm,插入和外露长度均不宜小于 300mm。

P134:大体积混凝土:
(1)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宜采用中砂。配合比设计可按 60d 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矿渣水泥等低水化热水泥;采用遮阳凉棚降温或布置冷却水管等措施,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
(2)养护时应使其内部最高温度不大于 75℃、内表温差不大于 25℃,混凝土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大于20℃。
(3)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分块浇筑,分层浇筑时,在上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对下层混凝土的顶面作凿毛处理,并将各层间的浇筑间歇期控制在 7d 以内。分块浇筑时,块与块之间的竖向接缝面应平行于结构物的短边,并在浇筑完成拆模后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分块施工所形成的后浇段,应对大体积混凝土实施温度控制且其温度场趋于稳定后方可浇筑;后浇段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并一次浇筑完成。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宜按照“内降外保”的原则,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循环通水、混凝土外部采取覆盖蓄热或蓄水保温等措施进行。
(4)大体积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时,浇筑后养护时间不宜少于 14d,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不宜少于 21d。

P137:预应力筋锚具锚具应满足分级张拉、补张拉以及放松预应力的要求。
(1)对特大桥、大桥和重要桥梁工程中使用的锚具产品,应进行①外观检查;②尺寸检验;③硬度检验;④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2)对锚具用量较小的一般中、小桥梁工程,如生产厂能提供有效的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合格的证明文件,则仅需进行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夹具应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松锚性能和安全的重复使用性能,主要锚固零件应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可重复使用的次数不应少于 300 次。

P137: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image.png

image.png

P139:预应力筋的张拉宜采用穿心式双作用千斤顶,整体张拉或放张宜采用具有自锚功能的千斤顶;张拉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宜为所需张拉力的 1.5 倍且不得小于1.2 倍。张拉用的千斤顶与压力表应配套标定、配套使用,标定应在经国家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定期进行,标定时千斤顶活塞的运行方向应与实际张拉工作状态一致。当处于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标定:①使用时间超过 6 个月。②张拉次数超过 300次。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或压力表出现异常情况。④千斤顶检修或更换配件后。

P139: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实际伸长值进行校核,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控制在 6%以内。(双控)

P140:张拉锚固后,建立在锚下的实际有效预应力与设计张拉控制应力的相对偏差应不超过±5%,且同一断面中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的不均匀度应不超过±2%。

P141:先张法工艺流程:张拉台座准备→穿预应力筋、调整初应力→张拉预应力筋→钢筋骨架制作→立模→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拆模→放松预应力筋→成品存放、运输。

P141: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时,结构或构件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或龄期)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80%,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 28d 弹性模量的 80%。当采用混凝土龄期代替弹性模量控制时应不少于 5d。(同后张法)

P143:后张法预应力筋张拉

(1)对钢束长度小于 20m 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对曲线预应力筋或钢束长度大于或等于 20m 的直线预应力筋,应采用两端张拉。
(2)当同一截面中有多束一端张拉的预应力筋时,张拉端宜分别交错设置在结构或构件的两端。
(3)预应力筋采用两端张拉时,宜两端同时张拉;或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P146:钢结构所用钢材应按同一厂家、同一材质、同一板厚、同一出厂状态,每10 个炉(批)号抽验 1 组试件。若订货为探伤钢板,尚应抽取每种板的 10%(至少 1 块)进行超声波探伤。制造厂首次使用的焊接材料应按相关标准进行化学成分和熔敷金属力学性能检验;同一型号焊接材料在更换厂家后,首个批号也要进行化学成分和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检验。

P147:钢结构焊接施工规定:
①焊接工作宜在室内进行,焊接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小于 80%:焊接环境的温度对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应不低于 5℃,普通碳素结构钢应不低于 0℃。主要钢构件应在组装后 24h 内焊接。
②露天焊接时,必须采取防风和防雨措施;主要钢构件应在组装后 12h 内焊接,当钢构件的待焊部位结露或被雨淋后,应采取相应措施去除水分和浮锈。
③焊前预热温度应通过焊接性试验和焊接工艺评定确定;预热范围宜为焊缝每侧 100mm 以上,且宜在距焊缝30~50mm 范围内测温。
④焊接完毕待焊缝冷却至室温后,对所有焊缝进行外观检查,焊缝不应有裂纹未熔合、夹渣、未填满弧坑、漏焊等缺陷。焊缝经外观检査合格后方可进行无损检测,无损检测应在焊接 24h 后进行。
⑤进行局部超声波探伤的焊缝,当发现裂纹或较多其他缺陷时,应扩大该条焊缝探伤范围,必要时可延至全长。进行射线探伤或磁粉探伤的焊缝,当发现超标缺陷时应加倍检验。
⑥对构造复杂或厚板钢构件的焊缝,可采用相控阵或 TOFD 等作为辅助技术手段进行探伤检测。

P147:钢结构试拼装:试拼装应在胎架上进行,胎架应有足够的刚度,其基础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对大跨径桥的钢梁,每批梁段制造完成后,应进行连续匹配试拼装,每批试拼装的梁段数量应不少于 3 段。试拼装时应使板层密贴,冲钉数量宜不少于螺栓孔总数的 10%,螺栓数量宜不少于螺栓孔总数的 20%;有磨光顶紧要求的构件,应有 75%以上面积密贴。

P148:钢结构涂装:
(1)桥梁钢构件涂装前,应对其表面采用喷丸或抛丸的方法进行除锈处理。

(2)涂装施工时,钢构件表面不应有雨水或结露,相对湿度应不高于 80%;温度对环氧类漆不得低于 10℃,对水性无机富锌防锈底漆、聚氨酯漆和氟碳面漆不得低于 5℃。风沙天、雨天和雾天不应进行涂装;施工后 4h 内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遭受雨淋。
(3)底漆、中间漆涂层的最长暴露时间宜不超过 7d,两道面漆的涂装间隔时间宜不超过 7d。

P148:钢结构工地连接:
(1)由制造厂处理的钢结构构件的摩擦面,安装前应复验所附试件的抗滑移系数。
(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施拧前,应按出厂批号分批测定其扭矩系数。施工高强度螺栓时,应按一定顺序,从板束刚度大、缝隙大之处开始,对大面积节点板应从中间部分向四周的边缘进行施拧,并在当天完毕:施拧时,不得采用冲击拧紧和间断拧紧的方式作业。

(3)采用扭矩法施拧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时,初拧、复拧和终拧应在同一工作日内完成。初拧扭矩宜为终拧扭矩的 50%,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箱形梁梁段间的焊接连接,应按顶板、底板、纵隔板的顺序对称进行。工地焊接前应做工艺评定试验,施焊应严格按已评定的焊接工艺进行。焊接前应对接头坡口、焊缝间隙和焊接板面高低差等进行检查,并对焊缝区域进行除锈,工地焊接应在除锈后的 12h 内进行。

P149:钢混组合结构:
(1)钢梁拼装栓接连接的钢梁时,冲钉和粗制螺栓的总数不得少于栓孔总数的 1/3,其中冲钉不得多于 2/3;栓孔较少的部位,冲钉和粗制螺栓的总数应不少于 6 个或将全部栓孔插入冲钉或粗制螺栓。
(2)钢梁悬臂拼装施工时,拼装栓接连接的钢梁,连接处所需冲钉的数量应按所承受荷载经计算确定,但不得少于栓孔总数的一半。其余栓孔宜布置精制螺栓,冲钉和精制螺

栓应均匀布置。
(3)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场内移运和存放: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85%后,方可从预制台座上起吊、移运。起吊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时,吊点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且应采用四点吊,对吊点处的局部应力应进行验算。预制混凝土桥面板的存放时间按混凝土龄期计宜不少于 6 个月。

(4)钢-混凝土接头中的混凝土应符合设计的规定,且宜采用经专门设计的高流动性、低收缩率的自密实混凝土;混凝土中可适量掺加能提高抗裂性能的材料,但应得到设计的认可并经试验确定其掺量和效果。
(5)浇筑接头混凝土宜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要求进行温度控制,且宜选择在夜间温度场较为稳定的时段施工。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覆盖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养护时间宜不少于 14d。
(6)预应力钢束张拉应对称、均衡地进行。接头混凝土的强度、弹性模量(或龄期)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85%,弹性模量应不低于混凝土 28d 弹性模量的 85%,采用混凝土龄期代替弹性模量控制时宜不少于 7d。

P153:沉入桩:主要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桩、预应力混凝土桩和钢管桩。断面形式常用的有实心方桩和空心管桩两种。沉入桩的施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沉桩、振动沉桩、射水沉桩等。补充静力压桩。沉入桩沉桩顺序宜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当基础尺寸较大时,宜由中间向两端或四周进行;如桩埋置有深浅,宜先深后浅;在斜坡地带,应先坡顶后坡脚。

P153:锤击沉桩:
(1)开始沉桩时,宜采用较低落距,且桩锤、送桩与桩宜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2)沉桩过程中,若遇到贯入度剧变,桩身突然发生倾斜、移位或有严重回弹,桩顶出现严重裂缝、破碎,桩身开裂等情况时,应暂停沉桩,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沉桩。锤击沉桩控制,应根据地质情况、设计承载力、锤型、桩型和桩长综合考虑:
①设计桩尖土层为一般黏性土时,应以高程控制。桩沉入后,桩顶高程的允许偏差为(+100mm,0)。
②设计桩尖土层为砾石、密实砂土或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当沉桩贯入度已达到控制贯入度,而桩端未达到设计高程时,应继续锤击贯入 100mm 或锤击 30〜50 击,其平均贯入度应不大于控制贯入度,且桩端距设计高程宜不超过 1〜3m(硬土层顶面高程相差不大时取小值)。
③设计桩尖土层为硬塑状黏性土或粉细砂时,应以高程控制为主,贯入度作为校核。

P154:振动沉桩:以设计规定或通过试桩验证的桩尖高程控制为主,以最终贯入度作为校核。

P154:钻孔灌注桩施工的主要工序有:埋设护筒、制备泥浆、钻孔、成孔检查与清孔、钢筋笼制作与吊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等。

P154:护筒能稳定孔壁、防止塌孔,还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起钻头导向作用。

P155:泥浆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塌孔的作用。

P157:钻孔灌注桩在终孔后,应对桩孔的孔位、孔径、孔形、孔深和倾斜度进行检验;清孔后,应对孔底的沉淀厚度进行检验。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应再次检查孔内泥浆的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上述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P157:清孔的质量要求:①对摩擦桩,孔底沉淀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对于直径小于 1.5m 的桩,≤200mm;对桩径大于 1.5m 或桩长大于 40m 或土质较差的桩,≤300mm;②对支承桩,≤50mm。

P159:灌注桩后压浆:
(1)当桩内有声测管时,可利用其兼作压浆管。压浆阀应能承受至少 1MPa 的静水压力并具有逆止的功能。
(2)压浆管长度应≤50m。直径d<1200mm,宜布置 2 根压浆管;1200mm≤d<2500mm,宜布置 3 根压浆管;d≥2500mm,宜布置 4 根压浆管。压浆可在桩顶 8m 以下、桩底 5~15m 以上,每 5~12m 一处。

(3)混凝土强度等级 75%后、经无损检测合格后进行。压浆前试验一根压浆工艺试验。
(4)先周边、后中间,对阵、间隔进行。先桩侧、后桩底,先上、后下。

(5)小于 10m 或 10 倍桩径内不得同时作业;“细流慢注”,宜分 3 次,40%、40%、20%进行;多桩间隔不超 2h。压浆作业时,实际的压浆压力应小于控制压力。施工

应记录压浆的起止时间、压浆量、压浆流量、压浆压力及桩的上抬量等参数。
(6)宜采用压浆量与压力双控,压浆量为主,压力控制为辅。
(7)压浆量满足,压力达到设计并持荷 5min;压浆量满足,压力不达设计,≥0.8 设计,增加压浆量至120%;压浆量满足,压力<0.8>80%。

P161: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
①原因:混凝土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
②防治措施:混凝土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混凝土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被顶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混凝土中有一定深度时,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有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此外,浇筑混凝土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也可防止上浮。

P162:钻孔灌注桩桩身混凝土质量差(指桩身出现蜂窝、空洞、夹泥层或级配不均的现象):
①原因:A.灌注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孔壁土坍落在混凝土中,造成桩身夹泥。B.混凝土配合比坍落度掌握不严,下料高度过大,混凝土产生离析,造成桩身级配和强度不均匀。C.孔内无水干浇混凝土时未边灌边振捣,导致桩身混凝土不密实。
②防治措施:A.浇灌混凝土时或上部放钢筋笼时,不要碰撞土壁,以免土体坍落。B.认真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浇灌时设置串筒下料,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强度均匀。

P417:沉井质量控制关键点:①初始平面位置的控制。②刃脚质量。③下沉过程中沉井倾斜度与偏位的动态控制。④封底混凝土的浇筑工艺确保封底混凝土质量。

P417:沉井接高:接高前应将沉井的倾斜纠正到允许偏差范围内,接高各节的竖向中轴线应与前一节的中轴线相重合。陆上沉井在地面上接高时,井顶露出地面应不小于0.5m;水中沉井在水上接高时,井顶露出水面应不小于 1.5m。

P417:沉井基地检验与沉井封底:
(1)沉井下沉至设计高程后,应检验基底的地质情况是否与设计相符。下沉至设计高程后的沉井应进行沉降观测。
(2)沉井基底检验合格及沉降稳定后,应及时封底。不排水下沉的沉井应采用水下混凝土进行封底;沉井的水下混凝土封底宜全断面一次连续灌注完成。采用多根导管灌注时的顺序应进行专门设计。

P166:地下连续墙:
(1)地下连续墙具有多功能性,可适用于各种用途,通常可作为基坑开挖时防渗、挡土,或挡水围堰,或邻近建筑物基础的支护,或直接作为承受上部荷载的基础结构。
(2)施工一般包括挖槽、下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和槽段间的连接四个主要工序。
(3)采用泥浆护壁挖槽构成的地下连续墙应先构筑导墙。
(4)可采用的槽孔施工方法有钻劈法、钻抓法、抓取法和铣削法等。桩排式地连墙——钻劈法;槽壁式地连墙——钻抓法、抓取法和铣削法。
(5)槽孔宜分段施工,开挖前应按已划分的单元槽段,决定各段开挖的先后次序,相邻槽孔之间设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成槽机械开挖一定深度后,应立即输入调制好的泥浆,并保持槽内的泥浆面不低于导墙顶面 300mm。槽壁及接头处应保持竖直,倾斜率应不大于 0.5%。

P169:基坑施工:
(1)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危险性较大的基坑,除应按边开挖、边支护的原则进行施工外,尚应建立信息化实时监控系统,指导施工。开挖中,出现基坑顶部地面裂缝、坑壁坍塌或涌水、涌沙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人员撤离危险区,待采取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恢复施工。:
(2)土石围堰;
①堰顶高程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②土围堰——水深 1.5m 以内、流速 0.5m/s 以内。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③土袋围堰——水深 3m 以内、流速 1.5m/s。袋内填土宜采用黏性土。堆码土袋的上下层和内外层应相互错缝、密实平整,搭接长度宜为 1/3〜1/2。
④膜袋围堰——水深 5m以内、流速 3.0m/s 以内。

P170:基坑开挖:
(1)基坑边缘的顶面应设置截水沟等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的设施。
(2)基坑开挖应对边缘顶面的各种荷载进行严格限制,并在基坑边缘与荷载之间设置护道。基坑深度小于或等于 4m 时护道的宽度应不小于 1m;基坑深度大于 4m 时护道的宽度应按边坡稳定计算的结果进行适当加宽。基坑外堆土时,堆土应距基坑边缘 1m 以外,堆土高度不得超过 1.5m。
(3)基坑开挖完成后不得长时间暴露、被水浸泡或被扰动,及时检验其尺寸、高程和基底承载力,检验合格后尽快进行基础工程的施工。
①小桥涵的地基检验可采用直观或触探方法,必要时可进行土质试验。
②大、中桥和地基土质复杂、结构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地基检验,宜采用触探和钻探(钻深至少 4m)取样做土工试验,亦可按设计的特殊要求进行荷载试验。

基坑坑壁坡度(部分)

image.png

P171:桥梁基础施工中常用的基坑排水方法有集水坑排水、井点降水、止水帷幕法等。

P172:基坑岩石基底处理:
(1)对风化岩层,应在挖至设计高程并满足地基承载力要求后尽快进行封闭,防止其继续风化。
(2)在未风化的平整岩层上,基础施工前应先将淤泥、苔藓及松动的石块清除干净,并凿出新鲜岩面。

(3)对坚硬的倾斜岩层,宜将岩层面凿平;倾斜度较大应凿成多级台阶,台阶宽度宜不小于 0.3m。

P173:浅基础施工:
(1)主要工序包括基础的定位放样、基坑开挖、基坑排水、基底处理以及基础结构物的浇筑(砌筑)等。
(2)浅基础的基底为非黏性土或干土时,在施工前应将其润湿,并应按设计要求浇筑混凝土垫层,垫层顶面不得高于基础底面设计高程;地基为淤泥或承载力不足时,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后方可进行基础的施工;基底为岩石时,应采用水冲洗干净,且在基础施工前应铺设一层不低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
(3)当承台处于干处时,一般直接采用明挖基坑。当承台位于水中时,常采用围堰法施工,一般先设围堰将群桩围在堰内,然后在堰内河底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凝结后将水抽干,使各桩处于干处,再安装承台模板,在干处灌筑承台混凝土。常用的围堰类型包括土石围堰、钢筋混凝土套箱围堰和钢围堰,常用的钢围堰主要有钢板桩围堰、锁口钢管桩围堰、钢套箱围堰、双壁钢围堰等。

P177:预制安装墩台身与盖梁:
(1)尺寸划分时宜将节段之间的接缝设置在浪溅区以上。
(2)每一预制节段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带模洒水养护时间宜不少于 3d,混凝土的外露面应覆盖、保湿和保温;拆除模板后仍宜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至少 7d。

(3)对多节段预制的墩台身,当节段安装采用湿接缝连接时,可将节段分别预制、节段安装采用胶接缝连接时,应按底节、中间节、顶节的顺序从下至上匹配预制,或采用工具式端模匹配预制。
(4)基座槽口四周与预制墩台身构件之间的空隙宜不小于 20mm。起吊安装就位后,应对墩台身的平面位置和竖直度进行检测,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应尽快对其进行固定或锁定。槽口湿接头对连接面混凝土应进行严格凿毛处理并清理干净,浇筑前应采用淡水充分湿润或涂刷界面剂。湿接头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14d。墩台身应按节段匹配预制的顺序,进行匹配安装。

P184:后背回填施工:
(1)宜采用天然砂砾、二灰土、水泥稳定土或粉煤灰等轻质材料。
(2)后背回填应顺路线方向,自台身起,其填土的长度在顶面应不小于桥台高度加 2m,在底面应不小于 2m;拱桥台背填土的长度应不小于台高的 3 〜4 倍。锥坡填土应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足。
(3)后背回填应严格控制土的分层厚度和压实度,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检查频率应每 50m2 检验一点,不足 50m2 时应至少检验一点,每点均应合格,且宜采用小型机械压实;桥涵台背填土的压实度应不小于 96%。

P187:简支梁、板的安装:
(1)安装前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对安装过程中各种临时受力结构和设备的工况应进行必要的安全验算,所有施工设施均宜进行试运行和荷载试验。安装前应对墩台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对支座或临时支座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复测,合格后方可进行梁、板等构件的安装。
(2)采用架桥机进行安装时,其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 1.3;架桥机过孔时,应将起重小车置于对稳定最有利的位置,且抗倾覆稳定系数应不小于 1.5。

P187:双导梁架桥机施工工艺流程主要包括:
①梁体预制及运输、铺设轨道→②架桥机及导梁拼装→③试吊→⑨架桥机前移至安装跨→⑤支顶前支架→⑥运梁、喂梁→⑦吊梁、纵移到位→⑧降梁、横移到位→⑨安放支座、落梁→⑩重复第⑤~ ⑨步,架设下一片梁→⑪铰缝施工,完成整跨安装→⑫架桥机前移至下一跨,直至完成整桥安装。

P188:先简支后连续的梁:
(1)当设置临时支座进行支承时,对一片梁中的各临时支座,其顶面的相对高差应不大于 2mm。
(2)对湿接头处的梁端,应按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凿毛处理。永久支座应在设置湿接头底模前安装。
(3)湿接头混凝土宜在一天中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浇筑,且一联中的全部湿接头应尽快浇筑完成。湿接头混凝土的养护时间应不少于 14d。
(4)湿接头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孔道压浆且浆体达到规定强度后,应立即拆除临时支座,按设计规定的顺序完成体系转换。同一片梁的临时支座应同时拆除。

P191:支架现浇施工工艺流程: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模板系统安装→支架加载预压→钢筋、预应力筋安装→内模安装→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拆模)→预应力张拉→预应力孔道压浆→落架、模板支架拆除

P191:移动模架:
(1)主要工序:支腿或牛腿托架安装、主梁安装、导梁安装、模板系统与液压电气系统及其他附属设施安装、加载试验、支座安装、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预应力系统安装、内模就位、顶板钢筋绑扎、箱梁混凝土浇筑、内模脱模、施加预应力和管道压浆、落模拆底模及滑模纵移。
(2)首孔梁的混凝土在顺桥向宜从桥台(或过渡墩)开始向悬臂端进行浇筑,中间孔宜从悬臂端开始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末孔宜从一联中最后一个墩位处向已浇梁段推进浇筑,最终与已浇梁段接合;梁体混凝土在横桥向应对称浇筑。连续梁逐孔现浇的纵向分段接缝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宜设在 1/5跨的弯矩零点附近。
(3)任一孔梁的混凝土浇筑施工完成后,内模中的侧向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 2.5MPa 后,顶面模板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5%后,方可拆除;外模架应在梁体建立预应力后方可卸落。

P194:悬臂浇筑施工墩梁临时固结:对于连续箱梁,梁与墩未固结在一起,两侧悬浇施工不能保持平衡,因此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墩顶梁段施工时,应按设计规定在墩梁间设置临时固结装置。临时固结一般采用在支座两侧临时加预应力筋,梁和墩顶之间浇筑临时混凝土垫块,将梁固结在桥墩上,使梁具有一定的抗弯能力,施工后再采用静态破碎方法,解除固结。

P203:钢桥架设:
(1)自行吊机整孔架设法:适宜于架设短跨径的钢板梁。

(2)门架吊机整孔架设法:适于地面或河床无水、少水,现场能修建低路堤、栈桥、上铺轨道的条件。

(3)浮吊架设法:适于河水较深、备有大吨位浮吊的条件。

(4)支架架设法:适于桥下净空不高、水深较浅的条件,可用于架设各种跨径、各种类型的钢桥。

(5)缆索吊机拼装架设法:适于各种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可架设各类梁桥、拱桥、刚构桥和加劲钢梁等。

(6)转体架设法:适于地形相宜、桥下有交通通行的条件,可用于中等跨径的梁桥。

(7)顶推滑移架设法:适于桥头路基或引桥上能够拼装钢梁的条件,宜于短距离纵向桥梁或横移法架梁以及横移更换旧梁,可架设单孔或多孔梁桥。

(8)拖拉架设法:适于河滩无水或水深较浅、易于建立支墩或桥头路基或引桥上能够拼装钢梁及平移梁的条件。

(9)浮运架设法:适于深水河流或滨海河流处,可架设各类大跨径钢桥。

(10)浮运拖拉架设法与浮运平转架设法:适于深水河流或滨海河流处,可架设各类大跨径钢桥。

(11)悬臂拼装架设法:适于各类地形、水文、通航、墩高等条件,是架设钢桥的主要方法之一。

P211:钢管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应采用泵送顶升压注施工,混凝土输送泵的性能应能满足顶升压注施工的需要;混凝土应具有低含气量、大流动性、收缩补偿、延后初凝和早强等性能,其配合比应经试验确定。
(3)混凝土应由拱脚至拱顶对称、均衡地压注,有腹箱的断面应先管后腹。
(4)缀板间的混凝土不宜采用压注施工。

(5)对大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宜采用多级泵送工艺。

(6)质量检验采用超声波检测。

P217:斜拉桥主梁施工方法:悬臂法(悬臂拼装、悬臂浇筑)、支架法(临时支墩拼装、支架上现浇)、顶推法、平转法。拉索可在塔端或梁端进行单端张拉,张拉时应按索塔的顺桥向两侧及横桥向两侧对称同步进行。对大跨度斜拉桥,宜采用无应力索长和索力双控的方法,且宜以索长控制为主,以索力作为校核。

P221:悬索桥:
(1)锚碇分为重力式锚碇、隧道式锚碇和岩锚等。
(2)猫道线形宜与主缆空载时的线形基本平行。对猫道进行抗风稳定验算;对特大跨径悬索桥,必要时可通过猫道风洞试验。猫道架设应按横桥向对称、顺桥向边跨和中跨平衡的原则进行。面层及横向通道宜从索塔塔顶开始,同时向跨中和锚碇方向对称、平衡地进行架设安装,并设置牵引及反拉系统。主缆的防护工程及检修道安装完成后,可进行猫道的拆除工作。猫道拆除时,宜分节段拆除其面层和底梁,拆除宜按中跨从塔顶向跨中方向、边跨从塔顶向锚碇方向的顺序进行。

(3)主缆架设方法主要有空中纺丝法(AS 法)和预制平行索股法(PPWS 法)。主缆紧缆应分为预紧缆和正式紧缆两阶段进行。预紧缆应在温度稳定的夜间且将主缆全长分为若干区段分别进行。正式紧缆时,应采用紧缆机将主缆挤压整形成圆形,其作业可在白天进行。紧缆的顺序宜从跨中向两侧方向进行,紧缆挤压点的间距宜为 1m;紧缆的空隙率应符合设计规定,其允许误差为(0,+3%),不圆度宜不超过主缆设计直径的 5%。主缆缠丝工作宜在二期恒载完成后进行,缠丝的总体方向宜由高处向低处进行,两个索夹之间则应自低到高进行。

P235:支座:板式橡胶支座、盆式支座、球型支座。支座安装前,应对支座垫石的混凝土强度、平面位置、顶面高程、预留地脚螺栓孔和预埋钢垫板等进行复核检查。支座安装时,应分别在垫石和支座上标出纵、横向的中心十字线。

P238:钢桥面铺装:铺装应连续进行,钢桥面铺装宜避开雨期施工。钢桥面铺装亦不宜在夜间施工。应采用无损检测法检测钢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质量,不得采用钻孔法。

P195:悬臂浇筑边跨合龙流程图:施工准备及模架安装→设置平衡重→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合龙锁定→浇筑合龙段混凝土→预应力施工→拆模、落架。

P195:悬臂浇筑中跨合龙流程图:吊架及模板安装→设置平衡重→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安装→合龙锁定→解除连续梁墩顶临时固结,完成体系转换→浇筑合龙段混凝土→预应力施工→拆除模板及吊架。

P249:根据 BQ 值判断围岩级别。

image.png

P249:岩质围岩细化定级时,应根据地下水、主要软弱结构面、初始应力状态的影响程度,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

P250:隧道的分类——1)按跨度分类(区间含下限)

image.png

P251:隧道洞门——洞门类型:端墙式洞门(墙式洞门、翼墙式洞门、台阶式洞门、柱式洞门、拱墙式洞门)和明洞式洞门(直削式洞门、削竹式洞门、倒削式洞门、喇叭口式洞门、棚洞式洞门和框架式洞门)。

P251:以明挖法修建的隧道称为明洞。明洞需要克服来自仰坡方向滑坡推力时,宜采用拱形明洞;高度受到限制的地段,可采用矩形明洞。

P251:洞口仰坡坡脚至洞门墙背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1.5m。洞门端墙与仰坡之间的水沟的沟底至衬砌拱顶外围的高度不应小于 1.0m。洞门墙顶应高出仰坡坡角 0.5m以上。洞门端墙基础应置于稳固地基上,并埋入地面下一定深度。嵌入岩石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 0.2m;埋入土质地基的深度不应小于 1.0m。基底埋置深度应大于靠墙设置

的各种沟、槽底的埋置深度。地基为冻胀土层时,基底高程应在最大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 0.25m。

P252:隧道衬砌形式主要有锚喷衬砌、整体式衬砌和复合式衬砌。按隧道断面形状分为曲墙式、直墙式和连拱式等。二级公路的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隧道洞口段、Ⅳ〜V 级围岩洞身段应采用复合式衬砌或整体式衬砌;I〜Ⅲ级围岩洞身段可采用喷锚衬砌。隧道衬砌断面形式常用的有曲墙拱形衬砌和直墙拱形衬砌。

围岩较差、侧压力较大、地下水丰富的 地 段 可设仰拱, 一 般 Ⅳ〜 Ⅵ 级 围 岩 地 段设 仰 拱 。路 面 与 仰 拱 之 间 可 采 用 混 凝 土 或 片 石 混 凝 土 填 充 。隧 底 围岩较好、边墙基底承载力和稳定性满足要 求 时 , 可不设仰拱。

P254:超前地质预报按预报长度可分为以下三类:

image.png

P255: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必测项目量测项目分必测项目(5 个)和选测项目(12 个)

image.png

P254:隧 道 监 控 量 测 :
(1)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宜在靠近掌子面、不受爆破影响范围内尽快安设,初读数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下一循环开挖前取得,最迟不得超过24h。选测项目测点埋设时间宜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应能真实反映围岩、支护的动态变化信息。洞内必测项目各测点应埋入围岩中,深度不应小于0.2m,不应焊接在钢架上,外露部分应有保护装置。
(3)各项量测作业均应持续到量测断面开挖支护全部结束,临时支护拆除完成,且变形基本稳定后15〜20d。

P257:隧道监控量测工作应根据控制基准建立预警机制,按表实行分级管理。

image.png

注:U—实测位移值;U0—设计极限位移值。

P257: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提出预警并分级管理。
(1)支护结构出现开裂,实行Ⅰ级管理;
(2)地表出现开裂、坍塌,实行Ⅰ级管理;
(3)渗水压力或水流量突然增大,实行Ⅱ级管理;
(4)水体颜色或悬着物发生变化,实行Ⅱ级管理。

P257:隧道施工准备:
(1)施工场地应事先规划,以洞口为中心布置并减少与现有道路交叉和干扰。

(2)临时工程严禁将临时房屋和设施布置在可能受洪水、泥石流、塌方、滑坡及雪崩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地段。临时工程应在隧道开工前完成。

(3)二次衬砌模板台车宜在隧道开挖进洞前准备到位。

P259:隧道施工测量:包括控制测量、放样测量、贯通误差测定及调整、交(竣)工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
①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宜采用导线测量。
②洞内导线,应布置成多边形导线环;应根据贯通精度的要求布点,宜选择在施工干扰小、稳固可靠、通视良好的地方。导线边长在直线地段不宜小于 200m,在曲线地段不宜小于 70m。
③掘进长度超过 2 倍导线边长时,应进行一次洞内导线延伸测量。导线测量视线与障碍物距离不应小于 0.2m。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等级

image.png

(2)高程控制测量宜采用水准测量,洞外四等高程控制测量也可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能够满足三等高程测量要求,满足高程贯通误差要求时,亦可在 3〜6km 隧道的洞外高程测量中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贯通误差的限值

image.png

隧道交(竣)工测量:
(1)应在中线复测的基础上埋设永久中线点,永久中线点应用混凝土包埋金属标志;直线上的永久中线点,每 200〜250m 设一个,曲线上应在缓和曲线的起终点各设一个;曲线中部,可根据通视条件适当增加;永久中线点设立后,应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2)洞内水准点每公里应埋设一个,短于 1km 的隧道应至少设一个,并在隧道边墙上画出标志。

P264:浅埋段的开挖施工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速反馈、控沉陷”的原则。

P264:公路隧道的开挖方法主要有全断面法、台阶法、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中隔壁法、交叉中隔壁法及双侧壁导坑法。应根据隧道长度、跨度、结构形式、掌子面稳定性、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法,并根据开挖方法选择配套的机械设备。当岩石强度小于等于 80MPa 时,可采用单臂掘进机开挖;当岩石强度小于等于 40MPa 时,可采用铣挖机开挖。

P265:隧道施工开挖断面应根据地质条件、隧道开挖和围岩稳定情况选择开挖方法。

image.png

P266:仰拱开挖长度:土和软岩应不大于 3m,硬岩应不大于 5m。开挖后应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二次衬砌及填充。

P267:隧道超欠挖控制——(1)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岩层完整,岩石抗压强度大于 30MPa,确认不影响衬砌结构稳定和强度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 1m2 内不宜大于 0.1m

2)欠挖,但其隆起量不得大于 50mm。拱脚、墙脚以上 1m 范围内及净空图折角对应位置严禁欠挖。
(2)超挖应回填密实:
①拱部坍塌形成的超挖处理应编制方案,并经审批后按方案处理。
②沿设计轮廓线的均匀超挖,有钢架时,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增大钢架支护断面尺寸,使钢架贴近开挖轮廓,在施工二次衬砌时,以二次衬砌混凝土回填;无钢架时,可在施工二次衬砌时,以二次衬砌混凝土回填。
③局部超挖,超挖量不超过 200mm 时;宜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密实。

④边墙部位超挖,可采用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回填。

P270:小净距隧道

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

image.png

注:B—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

P271:隧道施工过程中,当遇到软弱破碎围岩时,其自支护能力是比较弱的,经常采用的超前支护措施有超前锚杆、插板、超前小导管、管棚及围岩预注浆加固等。

P274:预注浆加固:适用于有压地下水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层中,也更适用于采用大中型机械化施工。一般可超前开挖 30〜50m。预注浆加固围岩有洞内超前注浆、地表超前注浆和平导超前注浆三种方式。钻孔及注浆顺序应由外圈向内圈进行,同一圈钻孔应间隔施工。注浆前宜进行压稀浆试验,测定注浆压力、地层吸浆能力、浆液扩散半径、浆液凝固时间。

P274:锚杆种类有砂浆锚杆、药卷锚杆、中空注浆锚杆、自进式锚杆、组合中空锚杆和树脂锚杆等。按照锚固形式可划分为全长粘结型、端头锚固型、摩擦型和预应力型四种。

P275:钢支撑按其材料的组成可分为钢拱架和格栅钢架。:
(1)钢拱架:钢拱架最大特点是架设后能够立即承载。多设在需要立即控制围岩变形的场合,在Ⅴ、Ⅵ级软弱破碎围岩中或处理塌方时使用较多。钢拱架与围岩间的空隙难以用喷射混凝土紧密充填,与喷射混凝土粘结也不好,导致钢拱架附近喷射混凝土易出现裂缝。:
(2)格栅钢架:格栅钢架由钢筋经冷弯成形后焊接而成,格栅钢架能够很好地与喷射混凝土一起与围岩密贴,喷射混凝土能够充满格栅钢架及其与围岩的空隙,且能和锚杆、超前支护结构连成一体,支护效果好。

P276:衬砌施工顺序,多采用由下到上、先墙后拱的顺序对称连续浇筑。在隧道纵向,则需分段进行,分段长度一般为 8〜12m。隧道内空气湿度不小于 90%时,可不进行洒水养护。

P278:仰拱衬砌、仰拱回填和垫层施工:
(1)仰拱混凝土衬砌应先于拱墙混凝土衬砌施工,超前距离应根据围岩级别、施工机械作业环境要求确定,一般不宜大于拱墙衬砌浇筑循环长度的 2 倍。
(2)仰拱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及仰拱填充混凝土不得与仰拱衬砌混凝土一次浇筑。
(3)仰拱衬砌混凝土应整幅一次浇筑成型,不得左右半幅分次浇筑,一次浇筑长度不宜大于 5.0m。
(4)仰拱和仰拱填充混凝土应在其强度达到 2.5MPa 后方可拆模。
(5)仰拱、仰拱填充和垫层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
(6)仰拱填充和垫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100%后方可允许运渣车辆通行。

P278:隧道安全步距

image.png

P278:软弱围岩隧道开挖掌子面至二次衬砌之间应设置逃生通道,随开挖进尺不断前移,逃生通道距离开挖掌子面不得大于 20m。逃生通道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应满足安全要求,逃生通道内径不宜小于 0.8m。

P280:结构防排水:
①宜采用专用台架,铺设前进行精确放样,画出标准线后试铺,确定防水板每环的尺寸,并尽量减少接头。
②防水板应无钉铺设,并留有余量,防水板与初期支护或岩面应密贴。
③防水板的搭接缝焊接质量应按充气法检查。当压力表达到 0.25MPa 时停止充气,保持 15min,压力下降在 10%以内,焊缝质量合格。

P281:隧道注浆防水方式:
①全断面唯幕注浆或周边注浆——掌子面前方存在较高水压的富水区,具有较大可能、较大规模的涌水、突水且围岩结构软弱,自稳能力差,开挖后可能导致掌子面失稳而诱发突水、突泥者。
②超前局部注浆——掌子面前方围岩基本稳定,但局部存在超前局部注一定的水流,开挖后可能导致掌子面大量渗漏水而无法施作初期支护时。

③径向注浆——围岩有一定自稳能力,开挖后水压和水量较小。

P282:隧道通风:风管式通风(压入式、抽出式、混合式)、巷道式通风、风墙式通风。

P290:TBM 法——习惯上将用于软土地层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称为盾构,将用于岩石地层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称为 TBM。TBM 具有掘进、出渣、导向、支护四大基本功能,对于复杂地层,还配备地质超前预报设备。TBM 的传统机型主要有开敞式 TBM(适用于岩石整体较完整〜完整、有较好自稳性的硬岩地层)、单护盾 TBM(适用于有一

定自稳性、埋深浅(地应力小)的软岩)、双护盾 TBM(既可用于硬岩,又可用于软岩或软硬岩交互的地层)三种。

P292:隧道扩建是指对既有隧道断面进行扩挖,增大断面净空,拆除既有衬砌重新施作。
(1)隧道二次衬砌应分段拆除,每次拆除分段长度宜为 2〜8m,并不得大于原衬砌一模衬砌长度,不得跨施工缝、变形缝一次拆除。隧道拆除应先拆除二次衬砌,后拆除初期支护。
(2)围岩较差、原坍塌地段拆除时,二次衬砌一次拆除长度不宜大于 3m。初期支护和围岩应先加固后拆除,必要时可采取超前支护措施。二次衬砌有较严重的病害时,衬砌拆除前方应增加临时支撑。

P295:隧道塌方施工:应采取“先治水、短开挖、弱爆破、强支护、早衬砌、勤量测”的施工方法。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开挖方法及支护形式。隧道塌方应根据发生的部位、规模及地质条件,采取“治塌先治水、治塌先加强”的原则。采取喷锚支护、注浆、管棚、加强二次衬砌、设置护拱等技术措施,仰坡加固完成后,洞口段已露空洞身可采用暗洞明做或改为明洞衬砌,拱圈上部可回填土石或浆砲片石。

岩石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Ⅱ〜IV,岩体以未风化或轻度风化的岩层为主,节理较发育,塌体呈碎石状、黏土及砂的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 30%,未塌方的围岩呈相对稳定状态。塌方规模一般为中、小型,个别为大型塌方,塌方数量不超过 5000m3。

土质类塌方的围岩级别一般为 IV〜VI 级,隧道的围岩以土质或风化岩石为主,塌体呈土状,含有大量的黏土、砂质土(多 70%)及少量的石屑和孤石,塌方范围以外的未塌部分呈相对不稳定状态,塌方规模一般较大,主要为大型和特大型塌方。

P301:岩爆地段施工

(1)轻微岩爆地段开挖可正常掘进,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软化表层,促使应力释放和调整。

(2)中等岩爆地段,除可采用轻微岩爆地段的措施外,还可采用超前注水、防岩爆锚杆等措施。

(3)强烈岩爆地段,除可采用轻微岩爆地段和中等岩爆地段的措施外,还可采用在地面钻孔注水的方法大范围软化围岩、超前应力解除爆破、小导洞超前、超前锚杆、钢架支撑等措施。

岩爆隧道施工:
(1)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使隧道周边圆顺,减少应力集中;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2)中等强度以上岩爆地段宜采用凿岩台车及湿喷混凝土台车施工。

P307:隧道震害防治——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地区的生命线工程设计必须进行地震设防,并进行专门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以下情况需要采用抗震加固措施:

(1)洞口段为断层破碎带或第四纪风化层且属浅埋地段。
(2)洞口段衬砌为直墙拱未设仰拱。

(3)洞口端墙是立柱式洞门。
(4)洞口路堑挡墙过高,仰坡陡峭,时有坍塌落石危害。

(5)拱顶与围岩间回填不实。
(6)隧道衬砌已出现纵横裂缝。
(7)洞口端墙出现裂缝。

P344: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总体风险评估宜在项目施工招标完成。
(2)专项风险评估包括施工前专项风险评估、施工过程专项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预期效果评价等环节,贯穿整个施工过程。
(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应将整个工程项目按照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边坡工程、基坑工程、大型临时工程和“两区三场”等重点区域划分为相互独立的作业单元,作为总体风险评估对象。
(4)总体风险评估宜采用专家调查法和指标体系法等方法;专项风险评估可综合采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专家调查法、指标体系法、风险矩阵法等方法。
(5)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等级均分为四级:低风险(I 级)、一般风险(II 级)、较大风险(Ⅲ级)、重大风险(Ⅳ级)。
(6)工程施工应实施全过程风险分级管控和风险警示告知、监控预警制。

P456: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风险等级按照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后果和概率,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低风险(I 级)、一般风险(Ⅱ级)、较大风险(Ⅲ级)和重大风险(Ⅳ级)四个等级。低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一般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一般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较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重大风险是指一定条件下易导致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风险。

P456:隧道重大事故隐患

image.png


法规和管理

P330:《公路工程设计施工总承包管理办法》

(1)项目法人负责组织公路工程总承包招标。公路工程总承包招标应当在初步设计文件获得批准并落实建设资金后进行。

(2)总承包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设计变更的,较大变更或者重大变更应当依据有关规定报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批。一般变更应当在实施前告知监理单位和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认为变更不合理的有权予以否定。任何设计变更不得降低初步设计批复的质量安全标准,不得降低工程质量、耐久性和安全度。

P331:项目法人和总承包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或者合同中约定总承包风险的合理分担。项目法人承担的风险一般包括:
①项目法人提出的工期调整、重大或者较大设计变更、建设标准或者工程规模的调整。
②因国家税收等政策调整引起的税费变化。
③钢材、水泥、沥青、燃油等主要工程材料价格与招标时基价相比,波动幅度超过合同约定幅度的部分。
④施工图勘察设计时发现的在初步设计阶段难以预见的滑坡、泥石流、突泥、涌水、溶洞、采空区、有毒气体等重大地质变化,其损失与处治费用可以约定由项目法人承担,或者约定项目法人和总承包单位的分担比例。
⑤其他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

P337:公路工程设计变更分为重大设计变更、较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

image.png

image.png

P344: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①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②土方开挖工程。③模板工程。④起重吊装工程。⑤脚手架工程。⑥拆除、爆破工程。

P346: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范围

image.png

P359: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模式一般有四种,即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矩阵式。目前主要采用的组织结构模式有直线式和直线职能式,大型项目可采用矩阵式。项目经理部应在项目启动前建立,在项目完成后或按合同约定解体。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对公司和项目全面负责。项目经理部一般设置工程技术部、安全管理部、材料设备部、合同经营部、财务部和办公室六个职能部门。

P368:公路工程施工方案的组成内容:(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关键技术参数与技术措施等。(4)施工技术方案设计图。(5)技术方案的主要有关计算书。(6)安全、环保、质量保证、文物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7)预案措施。

P387:合同文件的优先顺序:
(1)合同协议书及各种合同附件(含评标期间和合同谈判过程中的澄清文件和补充资料)。
(2)中标通知书。
(3)投标函及投标函附录。

(4)项目专用合同条款。
(5)公路工程专用合同条款。
(6)通用合同条款。
(7)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

(8)技术规范。
(9)图纸。
(10)已标价工程量清单。
(11)承包人有关人员、设备投入的承诺及投标文件中的施工组织设计。
(12)其他合同文件。

P392:工程变更的审批程序:
(1)一般工程变更。
①工程变更的提出人向驻地监理工程师提出工程变更的申请,包括变更的原因、工程变更对造价的影响等分析,必要时附上有关的变更设计资料。
②驻地监理工程师对变更申请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写出初步的审查意见。
③总监理工程师对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查的变更申请进行进一步的审定,并签署审批意见。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工程变更令。
④承包单位组织变更工程的施工(包括可能的设计工作)。
⑤监理工程师和承包人协商确定变更工程的造价及办理有关的结算工作。

(2)重要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下达工程变更令前,一是要报业主批准,二是要同承包人协商确定变更工程的价格不超过业主批准的范围。如果超过业主批准的总额,监理工程师应在下达工程变更令前请求业主作进一步的批准或授权。
(3)重大工程变更。业主在审批工程变更前应事先取得国家计划主管部门的批准。

P398:工程计量:
(1)除非监理人另有准许,一切计量工作都应在监理工程师在场情况下,由承包人测量、记录。有承包人签名的计量记录原本,应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审查和保存。

(2)工程量应由承包人计算,由监理工程师审核。工程量计算的副本应提交给监理工程师并由监理工程师保存。

(3)除合同特殊约定单独计量之外,工程必需的模板、脚手架、装备、机具、螺栓、垫圈和钢制件等其他材料,应包括在工程量清单所列的有关支付项目中,均不单独计量。

(4)除监理人另有批准外,凡超过图纸所示的面积或体积,都不予计量与支付。
(5)承包人应严格标准计量基础工作和材料采购检验工作。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水泥混凝土、高强度等级水泥砂浆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电子计量设备称重。因不符合计量

规定引发质量问题,所发生的费用由承包人承担。

计量程序:
(1)驻地监理工程师对计量结果审查:一是计量的工程质量是否达到合同标准。二是计量的过程是否符合合同条件。
(2)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处对工程计量项目审定:对计量的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项目不予计量,对计量过程有错误的项目进行修正或不予计量。只有经总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的工程项目,才予以支付工程款。

P405:公路工程常用的流水参数

(1)工艺参数:施工过程数 n(工序个数);流水强度 V。

(2)空间参数:工作面 A、施工段 m、施工层。

(3)时间参数:流水节拍 t、流水步距 K、技术间歇 Z、组织间歇、搭接时间。

P412:工程进度计划的调整:
(1)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2)关键工作的调整;
(3)调整施工方案;
(4)剩余工作重新编制进度计划。

P419:悬索桥施工质量控制关键点:
①猫道线形控制。
②主缆架设线形控制。
③索股安装:基准索股的定位控制、索股锚固力的控制。
④索股架设中塔顶位移及

索鞍位置的调整。
⑤紧缆:空隙率的控制。
⑥索夹定位控制。
⑦缠丝拉力控制。

⑧吊索长度的确定。
⑨加劲梁的焊接质量控制。

P420:关键项目:“∆”,合格率≥95%(机电工程为 100%)。一般项目:合格率≥80%。

image.png

P429:标后预算总费用中的项目预算总成本包括直接费、设备购置费、措施费、专项费用与现场管理费五项。

P430:材料单价=(材料采购单价+运杂费)×(1+场外运输损耗率)×(1+采购及保管费率)-包装品回收价值

P431:措施费是指直接费以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用于工程的费用。其内容包括冬期施工增加费、雨期施工增加费、夜间施工增加费、特殊地区施工增加费、行车干扰工程施工增加费、施工辅助费、工地转移费等内容。

P457:“两项达标”:
(1)施工人员管理达标:一线人员用工登记、施工安全培训记录、安全技术交底记录、施工意外伤害责任保险等都要符合有关规定。
(2)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达标: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都要按照规定实行标准化管理。

P458:“五项制度”:
(1)施工现场危险告知制度;
(2)施工安全监理制度;
(3)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制度;
(4)设备进场验收登记制度。翻模、滑(爬)模等自升式架设设施,以及自行设计、组装或者改装的施工挂(吊)篮、移动模架等设施在投入使用前,施工单位应当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5)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不得低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 1.5%的比例计取,且不得作为竞争性报价。根据安全生产实际需要,可适当提高安全费用提取标准。

P462:公路工程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体系一般由项目综合应急预案、合同段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组成。对危险性较大工程与风险等级较大及以上作业活动,应组织编制合同段施工专项应急预案与现场处置方案。对风险等级较小及以下作业活动的合同段,可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P468: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施工活动。

P476:钢筋加工场内应进行区域划分,设立原材料堆放区、钢筋下料区、制作区、半成品堆放区、成品堆放区,分区转序清晰。钢筋厂进口设置在端部,出口设置在半成品堆放区域;采用全封闭大门。

P481:便道单车道路基宽度不小于 4.5m,路面宽度不小于 3.0m,原则上每 300m范围内应设置一个长度不小于 20m、路面宽度不小于 5.5m 的错车道。便道在急弯、陡坡处应视地形情况适当加宽,并进行硬化处理。

便道路面最低标准应采用泥结碎石或级配碎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便道路面可采用隧道洞渣或矿渣铺筑。特大桥、隧道洞口、拌合站和预制场等大型作业区进出便道 200m 范围路面宜采用不小于 20cm 厚的 C20 混凝土硬化。

P482:便桥的类型有墩架式梁桥、装配式公路钢桥(俗称贝雷桥)、浮桥和索桥。

便桥的适用条件:当河窄、水浅时可选用墩架式梁桥;当河宽且具备贝雷桁架部件时,可选用贝雷桥;由于任务紧急,临时桥梁的修建不能短期完成时,或河水很深,河床泥土松软,桩基承载力不够且施工困难时,或河流通航,墩架梁桥净宽、净高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考虑建造部分桥段易于拆散、组建的浮桥;当遇深山峡谷时,可选用索桥。

P485:对于一般施工方案,应由施工单位或项目专业工程师编制,项目技术部门组织审核,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对于重大施工方案,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制,单位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审核,必要时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由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批。

P494:开挖阶段深基坑监测测量工作一般包括:顶部水平位移、顶部沉降观测、立柱垂直位移、邻近建(构)筑物沉降;邻近地下管线水平及竖向位移。


【课程推荐】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VIP班网络课程简章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拔高冲刺班网络课程简章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巧练刷题班网络课程简章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基础无忧班网络课程简章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启航精讲全科班课程简章

     2024年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单科突破班网络课程简章


登录京疆援培网校一级建造师课程频道试听课程:点击开始在线试听

image.png
手机扫码登录一级建造师课程频道试听

 

2024年度一级建造师考试辅导网络课程快速报名通道:点击在线试学选课报名

image.png
手机扫码试学报名